深圳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涵盖全市10个行政区和新区产业用地
深圳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涵盖全市10个行政区和新区产业用地
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党的十八大后,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也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。” 深圳大学教授钟坚认为,目前我国已有北京中关村、武汉东湖高新区、上海张江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。
■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婧如
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党的十八大后,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也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。而这必将对我市的科技格局,带来喜人的变化。
示范区面积超原深圳经济特区面积
国务院批准深圳建设的示范区面积为397平方公里,相当于近34.5个深圳高新区,涵盖了我市10个行政区和新区的产业用地,超过了原特区面积。同时,这也是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。
据了解,以城市为单元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,是目前我国“一区多园”示范区建设模式的升级版,其核心就是构建起完善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,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创新中心。
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历时4年的申请,深圳最终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显示出国家对创新的重视,也说明深圳是国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“深圳自身的发展升级,也需要创新,创新是深圳质量和深圳标准的要求。”
深圳大学教授钟坚认为,目前我国已有北京中关村、武汉东湖高新区、上海张江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。相比上述示范区,“自主创新”的整体氛围在深圳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。
事实上,在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过程中,深圳一直以示范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,加快集聚创新资源,不断优化创新生态,大幅增强创新能力。2013年,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.4万亿元,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3%,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%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,能源资源消耗持续下降,万元GDP能耗降至0.428吨标准煤,万元GDP水耗降至13.2立方米。
延伸阅读